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它們也有洞








跟畫條直線一樣,
打個洞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把戲,
如何使這個洞讓人會心、振奮或是溫暖心底才是真本事。
達到這些境地,
洞就不只是個表面效果,
而是讓不一樣的觀者有了不同深度的體會與共鳴。

洞人人會打,連老鼠兒子也會,
但我們懂得用不同的語言文字或心情感觸,
把洞添上不同的情趣,
也算是一種難以衡量的心理價值吧。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明信片與電影

可以毫無禁忌、大看特看電影的時候,住在一坪大的房間裡,沒有多餘的門牆可貼海報,買幾張進口電影明信片擺在案頭,不時補充些許心靈能量,更表明某些時期的新歡舊愛(電影),陪伴我度過無數有些孤單卻極豐富的青春歲月。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明信片與旅行

國中畢業後與好友、表妹幾乎天天魚雁往返。何時與明信片結緣已不可考,約莫是旅行的習慣,第一次出國、第一次自助旅行、第一次蜜月、第一次帶孩子旅遊⋯⋯,就是這樣開始的吧!

剛開始,寄給爸媽或朋友,後來也寄給自己,除了影像的紀錄,明信片成了很獨特的旅行回憶,尤其規定大方先生與我互寫給對方的明信片,更是珍貴,因為對於不善言詞文字書情的人來說,明信片的大小剛好,不必長篇大論,即深刻心頭。

孩子開始會拿筆畫符就讓她留下旅行的印記,從畫畫到寫字,也是一種成長的紀錄,這個習慣沿續至今,大方先生樂於將寫明信回家這件事交棒給下一代,不一定出國,不一定度假,隨性的小旅行中也能增添樂趣。

打開旅行明信片本,孩子的彩色圖畫已略褪色,當初的認真表情依然鮮明;大方先生的短書往事只能回味,仍是甜蜜實在的好滋味。

日本京都的手繪明信片

印尼Bali島






澳洲明信片

從澳洲寄給開咖啡館的好朋友,她貼心歸還讓我自己收藏
東京三鷹吉卜力美術館的龍貓公車明信片,2006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Postcrossing 國際明信片交流站

Postcrossing,國際明信片交流站,是一個發想自圖書漂流(Bookcrossing)的計畫網站,該計畫的設計使得計畫參與者可以收到來自全世界的明信片。寄出一張明信片的參與者可以收到至少一張來自其他國家參與者的明信片。因為每一張收到的明信片都會登記在網站上,使用者能夠通過網站生成出全球尺度的地圖,地圖內包括他們寄出的明信片終點以及他們收到的明信片起點,而且地圖還會隨著寄出收到的明信片增加而隨時更新。

該計畫的創始人保羅·麥哲倫Paulo Magalhães)現居德國柏林。該計畫創始於葡萄牙,當時保羅·麥哲倫(Paulo Magalhães)是一名學生。目前網站的IP位址在美國。

該計畫創始於2005年7月14日。到2012年10月27日為止,該計畫已經有來自208個不同國家地區的295,134名已註冊的使用者參與。也已經有14,013,167張明信片由於該計畫而寄到收件人手中,也還有436,046張明信片正在郵寄的程中。目前總計,Postcrossing的明信片已經旅行了74,043,707,298公里,即大約環繞地球1,847,628圈的距離長度。該網站一般活動所產生的地圖顯示在歐洲北美的使用者比例遠超過世界的其他地方,而美國芬蘭德國荷蘭俄羅斯中國台灣白俄羅斯波蘭英國烏克蘭是目前超過寄出300,000張明信片門檻的國家地區
2008年2月,Postcrossing網站更換了一個新的外觀介面,新介面增加了許多的欄位而被社群廣泛稱之為「第二版」(Version 2)。升級與強化的內容持續加入網站中,而大多數這些內容都是根據使用者的反應而增加的。 The Postcrossing網誌2008年4月被引入,而「明信片牆」(Postcard Walls)與「Postcrossing藝廊」(Postcrossing Gallery)兩個功能則是於2008年10月被加入到Postcrossing網站中。

以上參照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Postcrossing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誰還寫卡片呀





那是卡片嗎?現在不是都用伊妹兒了?
樓上鄰居在電梯裡遇見手抱整箱印刷成品氣喘呼呼的我而如是說。
回一個無言的苦笑給他。

誰還寫卡片呀
不止伊妹兒,還有剛退隱的msn以及skype、fb…,各種推陳出新的電子工具可供傳情達意,便利著我們的生活,比起卡片的確是簡單有效率,可我就是喜愛寫字,當年和還在澎湖當兵的阿駱通信,他曾經說過雖然限時專送很快速,但是平信比較浪漫,因為當兵太無聊,每天都等著收信,最好是限時專送吧。時代前進的太快,如今連快捷都比不上一通簡訊了。年輕的孩子呀,你們能體會的浪漫又是什麼呢?

哪還有人寫明信片呀?

電梯門開了,鄰居丟了這句問號回應我的苦笑。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老夥伴





下午割著明信片打樣,手握入行時的自動鉛筆劃着線,時光跳回22年前⋯⋯

1991年,會計師們可能都還每天撥著算盤或計算機;醫師們也都還拿著筆手寫診斷病歷;買賣股票還得跑號子仰賴營業員⋯⋯。在那個電腦尚未普遍的年代,開始了完稿設計生活,。
就像園丁需要好用的剪刀、修理機車的師傅需要好起子一樣,做手工稿的年代最需要的就是鉛筆、美工刀和尺。劃過的完稿紙鉛筆線應該繞了地球好幾圈,割過的紙與照像打字相紙疊起來說不定媲美101。雖然不到2000年就已經進入電腦時代,不再時刻握着這些好夥伴,但工作時他們也始終在視線範圍內讓人安心着。

這麼久的好夥伴,除了安心還讓人保有單純的初衷。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夢田

兩位夢想當農夫的姐姐,相繼在去年圓了夢,琇慧擁有了草莓山谷裡的一小塊田,準備當自耕農,不種草莓種果蔬;琪芬總是滿腔熱情,竟能把自身對土地、環境的牽掛轉換成一群人的共同夢想,在居住的中壢角落,成立一個貨真價實的自然園叫做「夢田」。雖然我向來獨善其身,沒有太大的熱情參與公眾事物,但姐姐們的夢想,也想略盡情義相挺,用實際行動來說讚。

三毛不是說了嗎
每個人心裡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夢
一顆呀一顆種子是心裡的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 
開盡梨花春又來


 

印製明信片與萬用卡數百份相贈,希望夢田埋下的自然種子,如願為子子孫孫留下美好樂土之外,子孫們也能珍惜並樂於勤耕耘。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全台走透透

那位帶著傻氣去兜風的小台灣,
背著相機,全台走透透,
帶著滿滿的回憶,以及說不完的故事回來了,
想忘了他還不太容易呢。


自由自在

 

香港科幻小說家衛斯理(倪匡)曾經這樣評價過哪吒:「常常羨慕哪吒三太子能夠削骨還父,割肉還母,了卻了血肉之軀,從此自由自在,再也不必受父母所生肉體的束縛。蓮花化身之後,便進入了生命的高級形態,以靈魂為主的生命形式,摒棄了百無一是的臭皮囊。」(維基百科)

喜歡倪先生的這段評價,這與現在的廟會或揚名國際的三太子形象差異頗大。哪吒自由自在、敢作敢當,與法國動畫的嘰哩咕屬同一類英雄。
學甲慈濟宮太子爺神禡的平安符接近了心目中的哪吒形象,忍不住刻章歌頌,配上「自由自在   平安快樂」,送給用力稱讚他好帥的宥云。

「以靈魂為主的生命形式,摒棄了百無一是的臭皮囊。」送給嚮往身心靈皆健康自在的你。







兵器法寶
風火輪
是哪吒的法器,是由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幫哪吒恢復人身後送給哪吒的五寶之一稱為風火二輪,因為左輪生風,右輪噴火。可踏在腳下作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極快。
 

乾坤圈
為哪吒出身時持有的兵器之一,曾用來殺死東海龍王的另一三太子。有強大殺傷力。也是哪吒恢復人身後,師傅太乙真人傳授給哪吒的五寶之一。金色鐲子,會變化,可大可小,投擲攻擊,力量巨大,百發百中。抗磨損,硬度大,上千萬億億次撞擊都不壞。
 

混天綾
在《封神演義》 中,是太乙真人的寶貝,送給靈珠子(哪吒)作為助周滅商的寶貝。哪吒在小說中用混天綾在海上搓洗一下就讓龍宮震蕩不安,引來巡海夜叉以及一系列後來的紛 爭。自從那一幕後它就再沒出場過。而封神附錄中,七尺二寸混天綾,哪吒八寶之一,會自動捆綁敵人,即使剪斷了也能自動修復。(大概等同高級捆仙索之類的東西)
 

火尖槍
火尖槍是神魔小說和傳說故事中哪吒使用的一種武器,槍身一丈八長,共有兩挺,為太乙真人所授。在西遊記中,紅孩兒也以火尖槍為兵器。
 

打仙金磚
純金打造,磚形,投擲攻擊敵人。
 

九龍神火罩
是中國古代傳奇小說《封神演義》中描寫的一件道門法寶,元始天尊的法器,後授予其弟子太乙真人,再由太乙真人授予弟子哪吒三太子。罩內有九條火龍,火龍噴出來的火是三昧真火,可以把妖精燒成原型。曾經於戰爭中燒過石磯娘娘。
 

豹皮囊
《封神演義》中,這件寶物可以繫於腰寄或胸前的囊袋,可以裝太乙真人所傳授的靈符秘訣和乾坤圈、混天綾、打仙金磚一塊……等兵器。

兵器法寶取自維基百科)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合家平安 有求必應

 

《中國人傳承的歲時》裡頭有一對坐在陽光下的石雕土地公伉儷,笑容可掬,親切可愛,聯想起父親與母親。刻好的章蓋出來的圖案,卻又讓我覺得像是愛笑的師母與抿嘴含蓄微笑的王老師。

還待在家中時,父母是就像土地公婆,守護著我們長大;進入社會這麼多年,一直在老師師母的庇蔭下安然度日,是另一對土地公婆,照應著我的生活,無求已是滿載而歸,何況有求之時。慶幸自己真是有福的幸運兒。

是否也有一對土地公婆無怨悔的保佑著你呢?







尾牙
台灣地區每逢農曆初二、十六都要祭祀土地公,稱之為「做牙」,始自二月初二,稱之為頭牙 」,終於十二月十六,就是尾牙 」。
」有迎迓的意思,做牙以生意人居多,祭祀時宰牲演戲僅止於頭牙或尾牙,而尾牙已發展成公司年終大聚餐,並不特定在十六舉行。

土地公
土地公的傳說非常早,有人認為祂曾是帝堯的農官,人們感謝祂教導農耕畜牧的恩德,而祭拜之。也有人認為土地神就是后土,由社神演變而來。現在,土地神又稱為福德正神,保佑合境平安,是老百姓的守護神,最得民間信仰敬視。 
※尾牙、土地公取自《文化記事曆》,馬以工撰稿,行政院文建會出版,1993年。








拔蘿蔔

小蘿蔔不寂寞,
一小片田裡安分的依靠著,
有心人來拜訪,
拔起一棵大蘿蔔。



好彩頭

傻傻騎著單車的小台灣,
這次化身為白白淨淨的小蘿蔔,
祝福大家都有好彩頭。


簡單.樂活

站在日星鑄字行一排排鉛字前挑字:合家平安、有求必應、永保安康,平安喜樂。
元元想要找:簡單樂活。他最近很喜歡這四個字的感覺。

好久沒有騎單車了,就讓台灣騎上單車藍天綠地悠哉去吧。
宥云說這個畫面有一種傻傻的感覺。會讓人想笑。

那就開心的吹口哨、唱唱歌,輕快上路吧。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風調雨順

我與大方先生均不愛湯圓,卻有一個愛吃湯圓的寶貝。每年冬至總要應她要求而應景的排隊買湯圓。冬至前,想刻個章製作卡片,便將24節氣打字列印出來當範本,按照季節排列以後,覺得它應該可以長成一張類似貼在家戶門窗上的平安符。

現在的孩子不容易體驗節氣在生活上的流動,除了食物的滋味,若能感受節氣的風景變化,延伸五感的觸角,增添生活的趣味,就不會動不動抱怨日子無聊了。




冬至節
冬至對中國人來說,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冬至到冬至之間的365又1/4日,稱為「歲」,冬至正是歲首。所以我們吃過冬至圓,就長了一歲。
古代天子在冬至祭天。周朝冬至不但是歲首,同時也是一年的開始。冬至所在的月份就是一月。此時冬至等於是過年,到今天我們仍說「冬至大過年」。
在宋朝,冬至與元日一樣,前後放假七天,到明、清神誕日興起,冬至節才式微。今天冬至似乎只剩下吃湯圓的活動了。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所獨有的曆法,源自觀察「夏至」與「冬至」日的傳統,由此「二至日」(大約在夏朝,當時稱為時有養日及時有養夜),發展到知道「二分二至」(加上春分與秋分,當時稱之為日夜分或日中、宵中,約在春秋時代以前),春秋以後則有「四立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此一時期的特色在於,仍以觀察天象為主,太陽是觀測的重點,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是太陽曆,是很多中國人都沒有注意到的一個事實。
「二分、二至四立」成為所謂「八節」,「節」表示段落,八節正好將一歲(由冬至日到下一個冬至日稱為一歲,由正月初一到十二月三十稱為一年)分成八個段落。隨著文明的演進,中國人很早就脫離現象授時的時期,周朝即已進入由演算而得到更精確曆法的時代。
 將一歲只分成八段,無法滿足日益複雜的社會需求。曆法既可由演算而得,就不必一定要以觀象違歸依。到戰國末期,二十四節氣已成型,漢初的 《淮南子》天文訓篇最早記載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以冬至為首,順序列出「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淮南子》上並說明解釋:「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這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大多以天候寒暖、雨水多寡、霜期長短及各種與農作物生長相關的資訊有關。二十四節氣的本質是農民曆,不同於以陰曆記「年」的太陽曆。
※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取自《文化記事曆》,馬以工撰稿,行政院文建會出版,1993年。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勇往直前



不打算再接受客戶的課題,不必考慮銷售成敗,這次自己作主。

大方先生與元元寶貝給予最大的支持,決定自己出版明信片後,看著我將他們一個個產出,宥云也從旁開心的鼓勵著,這件事本來就為開心而做,有了這些支撐,就更勇敢了。

勇往直前,我在22年前的畢業紀念冊上的感言留下這四個字。
go all out 是好友跳跳日前相勉勵的新年祝語。

面對每一個真實的日子與自己,
除了勇往直前,也要全力以赴 。

以愛出發

親愛的朋友

別再火大了,不管是上街頭或坐在皇宮裡沈思的,都不值得我們花一杯苦茶的錢來降火。所謂的政治家或許早已絕種,政治雖說是眾人之事,那些透過我們神聖民主程序而得到工作的某某,不知不覺中換了腦袋,大多只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或者在需要連任保飯碗的時候發揮平時鍛鍊而來的演技,讓相信的人鼓掌,不相信的人厭惡,然後,家人朋友可能因這些不同背景卻是相同目的的演員誰該得獎,鬧的變成仇人。

你真正關心眾人之事嗎?除非因為吃進太多農藥或有毒加工食品得了絕症;地震海嘯核電廠爆了,我們的島也完了;住在好山好水半輩子,突然財團黑道要把你趕走,或者蓋醜醜的建築物污染你的生活;因為無力經營好全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不斷地朝令夕改,搞得你對退休生活惶恐起來,就怕繳了一輩子的微薄養老金化為烏有﹍﹍!

雖然享受美好生活的難度越來越高,但這個世代最悲哀的恐怕會是信任的危機,不再相信有誰可以為我們管理好眾人之事,不再相信有誰可以讓我們更相親相愛。

你相信自己嗎?明天會更好、愛台灣都是口號,只有相信自己可以真心付出並且身體力行,對於這片美麗博愛的土地,我們必須相信自己,即使沒有強大到足以改變什麼的熱情,也要提醒自己別當一個無心的殺手。

以愛出發吧!


未來一百年的小台灣

經過了建國百年的關卡,客戶拋來一個題目:是否繼續延續執政色彩的未來幾年,重新排列一張新的百年台灣?

我想的是如何終結這個政治色彩課題。
那就來個色彩大集合,讓大家自己決定心目中的台灣吧。

卡片很順利的付印完成。拿在手中看著這張可以隨心所欲的貼上任何色彩,甚至畫上小圖案的卡片,大家都挺歡喜。

首張《百年台灣》對於我有特別的意義,父親出生在日人統治的歷史裡;我與姐妹們皆成長於藍色背景中;我的孩子則是誕生於綠色的新時代。看著看著這張 彩色《百 年台灣2012-2111》,繽紛的色彩卻難掩我心中的感傷:所有目前生命中所交集的每一個人,都會消失在這新的一百年。
人會消逝,歷史不斷前進,台灣的課題就讓他到此為止吧。



水果島

可口的水果入鏡之後,客戶上了癮,想把台灣所有鮮美的水果都製作成明信片,也許沒有祝福的詞句可相配,但主角們自己就在鏡頭前說明了一切:台灣水果讚!

經過了建國百年的關卡,客戶拋來一個題目:是否繼續延續執政色彩的未來幾年,重新排列一張新的百年台灣?

水果的祝福

為了分散客戶對藍綠版圖的執著,認真想點別的既能有台灣特色,也能兼顧俗又有點趣味的觀光客商機,我在爸媽客廳掛著的水果月曆上找到靈感,取材市場隨意拍攝的水果,做了幾款提案。

決定採用了以後,為了拍出可口水果,他不惜買了一箱又一箱的水果,更沒有上限的讓攝影師拍傳統120軟片,看來他是非常認真的,我不禁也開始有了小小的壓力,萬一這玩意兒不成功,不是害了他嗎?

就這樣祝福台灣的水果明信片上市了。永遠有夢的雙魚先生,總是先樂觀的經營著他的大夢,然後再檢討再出發,他說工廠裡的員工已經沒辦法再裁員了,現在只有努力開發商品,讓他們有事做,不然大家都不好過呀!

經過一個多月的水果拍攝,周老闆再也沒提起藍綠的點子,我成功的達成目的,卻陷入另一個使命,這些小兵們立得了大功嗎?

在滿足吃著這些美味可口的台灣在地果實時,我的信心增加了一些,如果這樣做也算是對這片土地的一些記憶與記錄,何樂不為呢?








一百個小台灣

永遠有夢的客戶,堅信可以把明信片市場做出一片自己的天。前些年底的選舉讓他有了一個想法:報紙上的選舉結果顯示著台灣藍綠版圖的現況,他從中看見了商機,覺得可以發揮藍綠的主題,陸客一定肯掏錢買單。

雖然這是委託設計,不是必然的案子,卻讓我失眠了幾天,想要怎麼對這個題目有個交代,在不違背自己的信念又能給客戶開創一線商機的狀況下,能有一點點回饋。靈光一現有了百年台灣的概念。

小小的明信片上,規矩的排列著一百個小小的台灣,從民國元年開始到100年,台灣經過三種政權的演變,產生了如此的畫面,紅點是日治時期,藍天佔了大半個世紀,綠地也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的台灣一百年,獲得老闆大悅,他看見除了台灣、陸客的商機,日本人也會有興趣。一點都不需要修改,就皆大歡喜。

雖然製作過千百張的風景、貓咪和火車明信片,這一百個小台灣才算是我的第一張明信片創作。

明信片在維基

明信片,一種專供書寫文字,不必封函,即可交郵局寄遞的郵件。其正面為信封的格式,反面具有信箋的作用。優點是省貼郵票和不用信封,缺點是篇幅小而無隱密性。亦稱為「郵片」。

美國費城約翰·P·卡爾頓,在1861年將明信片的專利售予H·L·利普曼。利普曼製作了鑲有邊框的明信片,並加上「利普曼郵政卡片」(Lipman's postal card)的標誌。歐洲在九年後也開始製作明信片。但是第一個使用明信片的國家,則是1876年的土耳其。

美國郵局在1873年開始發行帶有郵資的郵政明信片。郵局為了因應人們想找一些更方便的方法來寄送一些便籤而製作了這些明信片,而且也只有郵局可以印製。直到1898年5月19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私人郵寄卡片法案,才准許私人出版商和印刷廠製作明信片。不過最初美國政府並不允許私人企業稱自行印製的卡片為「明信片」,所以他們只好稱為「紀念品卡」(souvenir cards)。雖然這個禁令到1901年被撤銷,但直到1908年人們才被准許將地址寫在卡片的側欄。

美國的第一張明信片是1893年創造出來,用來宣傳芝加哥的哥倫布紀念博覽會。此後美國政府就政府透過郵政部的規範,准許印刷商發行1分明信片(1便士明信片)。

世界上第一張明信片是1869年在奧地利發行的一張印有郵票的明信片。在1870年和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明信片作為戰地信件獲得青睞和普及。

在台灣是日本統治台灣十年後才通用的郵遞形式,故年紀較大的人們會用絵葉書(エハガキ)或繪葉書(ㄏㄨㄟˋㄧㄝˋㄕㄨ)來稱呼。

以上取文自維基百科